当前位置: 首页>>成果奖申请书>>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问题 |
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
在国内高校普遍注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系统性不强的背景下,以及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培养能够支撑我国产业发展、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是当前工科类专业改革的趋势。研究具有“高标准、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综合型、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平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成果依托校级与省级教改重点项目,以“高标准、重实践、高素质和强能力,特别是创新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导向,以培养卓越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以校企联合、多学科融合的模式,以调整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实践环境资源、推进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为突破口,探索了适应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方法。 (1)从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出发,结合长安大学公路交通、国土资源与环境、建筑工程等专业人才的办学特色,用系统化的方法构建了卓越工程人才培养实践教育基地架构。它由德育实践教育平台、现代工程训练中心、校内实习基地、创新中心、企业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五个模块组成。根据现有资源,对五个模块应承载的功能进行了优化配置。(2)着眼于本科低、中、高年级实践教学全过程,建立了长安大学卓越工程人才培养实践教育基地 “三个层次,四个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并建设了实践教学新体系和保障机制。(3)适应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加强以学科群为基础的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建立了以实际大工程为背景,学科群内各个学科之间相互联系三个实习基地实训模式,满足了长安大学公路交通、车辆工程等行业特色学科创新人才的培养需求。(4)建设了以创新为中心的创新实验室,适应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竞赛活动。构建与实践了大学生科技竞赛、创新性实验等项目的导师制指导模式。(5)结合企业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建设,构建了多层次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以及适应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指标与管理评价体系。 成果的实践应用,使我校工科类专业的综合实力显著提高。成果组成员发表了相关教学研究论文8篇,出版教材3部,获“优秀指导教师”等各种奖9项。在卓越工程人才培养实践教育基地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申报专利39项,指导学生参加“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多个科技竞赛活动,共获奖110项(其中国家级53项,省级57项)。支撑9个专业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专业成为省级名牌专业;培养了1名省级教学名师与3名校级教学名师。该教学研究成果对于我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及特色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和推广价值。 |